罗马书

二十、圣洁的亲吻——在神的家里重新找回真的爱


  罗马书 16章1-16节

  我对你们举荐我们的姐妹非比,她是坚革哩教会中的女执事。2 请你们为主接待她,合乎圣徒的体统。她在何事上要你们帮助,你们就帮助她,因她素来帮助许多人,也帮助了我。

  3 问百基拉和亚居拉安。他们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,4 也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。不但我感谢他们,就是外邦的众教会也感谢他们。5 又问在他们家中的教会安。问我所亲爱的以拜尼土安,他在亚细亚是归基督初结的果子。6 又问马利亚安,她为你们多受劳苦。7 又问我亲属与我一同坐监的安多尼古和犹尼亚安,他们在使徒中是有名望的,也是比我先在基督里。8 又问我在主里面所亲爱的暗伯利安。9 又问在基督里与我们同工的耳巴奴并我所亲爱的士大古安。10 又问在基督里经过试验的亚比利安。问亚利多布家里的人安。11 又问我亲属希罗天安。问拿其数家在主里的人安。12 又问为主劳苦的土非拿氏和土富撒氏安。问可亲爱为主多受劳苦的彼息氏安。13 又问在主蒙拣选的鲁孚和他母亲安,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。14 又问亚逊其土、弗勒干、黑米、八罗巴、黑马,并与他们在一处的弟兄们安。15 又问非罗罗古和犹利亚,尼利亚和他姐妹,同阿林巴,并与他们在一处的众圣徒安。(圣经和合本)

  16 你们要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候。基督的众教会都问候你们。(新汉语译本)

  从某种角度看来罗马书16章似乎是新约圣经里最枯燥乏味的经文篇章之一。初看之下,大半内容只是使徒保罗跟一长串在罗马的人打招呼问安而已。保罗问候的人包括暗伯利,耳巴奴,土非拿氏,亚逊其土、士大古,以拜尼土,和弗勒干等等。这一大串奇奇怪怪的名字既难念又难写,和活在现代的我们似乎也没什么关系。再说,我们又不知道他们是谁,因为其中多数人从来没有在新约圣经的其他地方出现过。

  保罗给罗马教会的书信写到这里,已近结尾,基本上他想说的话都说了。不过他在教会朋友甚多,还想一一向他们问安,就在书卷尾端草草加了几行字。我们在写信的时候也常会这么做,写到最后一页,还想添几句话,就在信纸的那点空白处很快地补上,于是句子越来越短,字也写得越来越小,“告诉阿姨我很喜欢她那件洋装。跟莉莉说‘嗨’。阿德昨晚打电话给你,可是没人在家。帮我亲亲大舅舅,告诉他这回可得有恒心地节食。只能写到这儿了。再见。想你们大家。珍上。”

  罗马书第16章留给我们一张稀有的快照,让我们看出早期基督教的轮廓和剪影。在这一系列难念的名字后面,竖立着一个真理的基石,显示了正在萌芽中的基督教运动的本质,彰显了它背后的伟大能力,足以改变那个古老的世界。

  一、 窥视保罗的内心

  如果我问你会用什么字眼来形容使徒保罗的话,你也许会选择这类的词语:严肃,极为聪明,很有逻辑,认真,有深度,专一,有目标有动力,委身不移,不说废话,和意志坚强。这些话语都对他作了很恰当的描述,这就是那位从大数来的,典型的保罗。倘若你读他的书信,也许不会觉得他是那种可以陪你去看美式足球赛的朋友。也许你也不会很自然地想请他到家里来吃饭,深怕自己对旧约圣经的神学论知识不够。看来他也没有什么幽默感。还有,最好别跟他辩论什么话题,你多半会说不过他的。

  然而罗马书16章却彰显出这位伟大使徒的另一面。在这里我们发现他对人的仁慈心肠。仅仅在这一章书卷里,他就提到33 个人的名字,其中包括26个罗马教会的人。同时他也提到另外两个在罗马的人,只是没有说出他们的名字。这个事实本来就很惊人,因为保罗从来没去过罗马!他写信给自己从未探访过的一个教会,竟然能向其中的28个人一一问安。

  最甜美的声音

  我们都喜欢别人记得我们的名字。当那些第一世纪的罗马基督徒读了这卷伟大的书信之后,居然在信尾发现保罗记得他们,还用这么亲切的口气问候他们每一个人,我们能想象他们有多兴奋吗?多年前我们一家人去密苏里州汉尼拔的马克吐温洞旅游。当我们从中经过的时候,看到墙上刻满了早先旅客的名字,包括很多19世纪的游客。向导告诉我们那洞内有超过25 万个名字。有人说,在每个人的耳中,没有比他自己的名字更甜美的声音了。我们收到信件时也一样。若是我收到一封信,上面写着“居民”,我知道这不是写给我个人的,可能读都不读就会把它丢进垃圾桶里了。偶而我会收到一封把我名字写错的信,显然是一种公式化的信件,不值得我细读。名字的确很重要。想想看,你刚走进一个大厅,觉得自己完全是个陌生人,突然之间你听到有人喊你的名字。那是多美妙的感觉!当你转身,看见一张友善的面孔,那种陌生感立刻就消失了。保罗在写第16章的时候,深深了解这个道理,

  前面我提到这些名单中的许多人我们都没有详细的资讯。但是我们可以摘要地讲一下我们所知道的部分。第1-2节里的非比显然是个富有的基督徒女商人,她将保罗在哥林多写的信带到罗马。保罗称她为“仆人”,那个字的原文也可翻译为“女执事”。

  熟悉圣经的人都会认出使徒行传里头的百基拉和亚居拉安(3-4节)这两个名字。虽然他们来自罗马,后来又在哥林多和以弗所出现。早先他们就教导亚波罗耶稣的真道(使徒行传18章24-28节)。他们也在各个所到之处建立家庭教会。曾有一次,他们为了保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,这是一个外邦教会熟悉的事实。

  使徒行传18章24-28节:

  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,来到以弗所。他生在亚历山大,是有学问[a]的,最能讲解圣经。这人已经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,心里火热,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,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。他在会堂里放胆讲道,百基拉、亚居拉听见,就接他来,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。他想要往亚该亚去,弟兄们就勉励他,并写信请门徒接待他。他到了那里,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,在众人面前极有能力驳倒犹太人,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。

  奴隶与贵族

  以拜尼土(第5节经文)是保罗在小亚细亚(现今的土耳其)带领下第一个归向主耶稣基督的人。显然他后来搬到罗马去了。马利亚(第6节)是一位勤劳的基督徒女子。安多尼古和犹尼亚 (第7节)不是一对兄妹,就是一对夫妻宣教士。因为他们也是犹太族人,保罗称呼他们为同胞。他们比保罗更早归属基督。下面的四个名字(第8-10节)——暗伯利安,耳巴奴,士大古,和亚比利都是普通的奴隶名字——有些是罗马人,有些是希腊人。在下面的三个名字( 第10-11节):亚利多布,希罗天,拿其数,似乎都和罗马的皇室有些连带关系。多数解经家认为土非拿氏和土富撒氏是姐妹,且可能是双胞胎的姊妹(第12节)。她们的名字字根有“漂亮,讲究,精致”的涵义,有可能反映着某种贵族背景。但是保罗说她们为主劳苦。为主多受劳苦的彼息氏(第12节),她的名字是“波斯女子”的意思。

  鲁孚(第13节)这个名字特别值得研究, 因为他在马可福音15章21节里出现过:“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,就是亚力山大和鲁孚的父亲,从乡下来,经过那地方,他们就勉强他同去,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。”由于马可福音的读者似乎是罗马的基督徒,这里的鲁孚可能就是西门的儿子。他的母亲常常以恩慈待保罗,像亲母一样,或许在保罗多次的宣道路途中,让他可以尝到温馨的饭食。然后在14-16节经文中保罗提到两组名字。第一组(亚逊其土、弗勒干、黑米、八罗巴、黑马) 都是弟兄,也许是第一世纪的一个男子基督徒团队,类似现代的“守约者”(Promise Keepers group)。第二组(非罗罗古,犹利亚,尼利亚和他姐妹,同阿林巴) 可能是罗马的另一个家庭教会。

  整体看来,这段经文呈现出基督福音信息的宽广性和全面性。在罗马的教会涵括了富人与穷人,奴隶与自由人,犹太人与外邦人,希腊人与罗马人,不为人知的家庭教会,和皇室的贵族。保罗一个一个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。

  既然保罗从没去过罗马,那怎么可能呢?显然他在旅途中曾与他们相遇,并且在祷告中纪念着他们。这个榜样应当是教会的理想光景:多样化,多元文化,跨越种族,财富,社会阶级,和国籍背景的障碍,成为万民万族的教会。这些话也像一扇窗户,让我们窥见保罗的灵魂。尽管他的外表严肃,在保罗内心的深处他完全以人为重。

  二、重新审视“圣洁的吻”

  这段经文以一句命令为结尾:“你们要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候。”(罗马书16章16节上,新汉语译本)“圣洁的吻”在新约圣经中提到五次(罗马书16章16节;哥林多前书16章20节;哥林多后书13章12节;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26节;在彼得前书5章14节中说到“用爱心彼此亲吻问候”)(新汉语译本)

“你们要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候。”

  当圣经里讲到“圣洁的吻”或是“亲嘴”的时候,是一种爱,尊重,友谊和荣耀的记号。这也是天真无邪的感情的表征。我们可以看到好些例子:

  * 雅各亲他父亲 (创世记27章27节).
  * 拉班亲约瑟(创世记29章13节).
  * 以扫亲雅各(创世记33章4节).
  * 约瑟亲他的众弟兄(创世记45章15节).
  * 亚伦亲摩西(出埃及记4章27节).
  * 摩西亲他岳父(出埃及记18章7节).
  * 拿俄米亲路得和俄珥巴 (路得记1章9节).
  * 大卫亲约拿单 (撒母耳记上20章41节).
  * 父亲亲他的浪子 (路加福音15章20节).

  谈起圣洁的亲嘴,它有一段有趣的历史。在早先几个世纪的基督教会里这是很普遍的习俗。在敬拜仪式中会包括一段问候时间,弟兄们彼此交换圣洁的吻,姊妹们也互相亲嘴——在脸颊上,前额上,或是弟兄的胡须上。这种问安方式表达了早期教会中浓烈的家庭关系。他们实实在在是一个大家庭,不只是口里讲讲而已,而是藉着圣洁的吻作为彼此相爱的象征。那是圣洁的吻,因为是圣洁的人互相问安。那是圣洁的亲嘴,因为他们真正觉得是一个快活的大家庭里的兄弟姊妹。以圣洁的亲吻彼此问安乃是基督徒平常做的事。有一份早期教会的文件给予这样的说明:

  “让执事对众人说,‘让人与人之间没有争吵;让来这里的人没有虚伪。再有,让男子给男子,女子给女子,主的圣洁的亲吻。可是不容人带着欺骗作假,像犹大用一个亲吻出卖了主那样。’”

  奥古斯丁说早期的基督徒,“他们藉着外在的亲吻表现内在的平安。”神学家,耶路撒冷的西里尔说,“这个圣洁的亲吻是一个记号,表示我们的灵魂联合在一起,驱走一切受伤害的记忆,不让它再搅扰我们。”居普良主教甚至更进一步的说,基督徒应该像“相亲相爱的鸽子”,彼此亲吻,表达天真无邪的感情。

“这个圣洁的亲吻是一个记号,表示我们的灵魂联合在一起,驱走一切受伤害的记忆,不让它再搅扰我们。”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圣洁的亲吻变成敬拜仪式的一部分。之后加上主的晚餐。到后来有人提出警告,认为有滥用的可能。到第四世纪的时候,亲吻问安不再是自然自发的做法。又过了几个世纪之后,这种问安方式已经从基督教会中消失,只有在正式礼仪中才看得见。今天在东正教和一些其他的教会里仍然存留这个习俗。

  早期的基督徒觉得圣洁的亲吻代表天真无邪的感情,不含任何性感或不当的动机。当时那是一种普遍的文化习俗,基督徒实践在早期教会中,又为它加深了一层意义,成为他们在基督里合一的标志。

  俄罗斯之吻!

  圣洁的亲吻现今在有些文化中依旧存留。我永不会忘记第一次和一对朋友夫妇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去的经验。我们一到那里,那个福音圣殿的男士们就过来向约翰问安,一个一个地拥抱他,亲切地在他的面颊上一吻。那些女士们同样地向他太太问安。同样的情形发生在每一个我们所探访的教会。有几次连我也被亲吻了。对一个行为严谨的美国人来说,让一个俄罗斯的弟兄给我一个大力拥抱,又在脸上猛亲一下,可是很奇怪的经验。但是过了一阵子以后,我开始喜欢这种感受!

  他们的问安出于真心,毫不虚假,而是基督徒爱心的表征。当我习惯以后,不但不觉得奇怪,反而觉得很合乎圣经。我不再觉得自己是陌生人了;我觉得我就是他们主里的弟兄。

  这就是我说握手和亲吻不一样的原因。握手很安全,很保险。人们之间可以保持距离。倘若有人太靠近你,你总是可以偷偷地扭转他的手臂!圣洁的握手听起来似乎不错,却不能和圣洁的亲吻相提并论。两者意义根本不同。

  那么,对活在21世纪的人来说,当保罗教导我们,“你们要用圣洁的吻彼此问候”的时候,我们也许可以问问自己:你记得上一次有谁给你一个圣洁的吻吗?你何时给过别人这样的亲吻呢?

  三、从新视角看耶稣

  现在让我们暂时放下这个亲吻问安的最初观念,来思想一下这个问题:为何圣洁的吻在早期教会里会那么重要?

  当我们在寻找这个答案的时候,会引出一个对耶稣的新视角。在基督耶稣的时代,许多希腊和罗马的神明都是一种哲学观念,高不可攀。那些神明很像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不动的动者——比较接近一种抽象的观念,而不像一位可亲的神。诺斯替派的哲学家教导人,神永远不可能与肉体的人类接触,因为祂太高超,太纯净,太圣洁了。

  就在那样的背景下那位可触可摸的上帝来到世间——祂以一个婴孩的样式出现。看祂的小手,小脚,有皱纹的前额,祂鼓鼓的脸颊。看祂在马利亚怀里吃奶。她搂抱着婴孩——那位可触可摸的神。 正如马丁路德所说,“那位世界无法包裹住,无法将祂锁在死亡里的上帝,就在遥遥的那边,躺在马利亚的腿上。”

  我们的神是可触可摸的

  当耶稣走在加利利尘土飞扬的路上时,祂摸了瞎子的眼睛,让他们看见。祂摸了瘸腿的人,使他们行走。父母们带孩子来,耶稣便拥抱他们。有血漏的妇女触摸祂的衣边,得到医治,祂居然晓得。一个妓女亲吻祂的脚,祂得到尊荣。

  祂是这位可触可摸的神。祂不是某种抽象的观念,也不是一种神学的主张。耶稣乃是道成肉身,住在我们中间,充满恩典与真理。祂像众人一样,终要面临死亡。祂像众人一样,最后被埋葬。 祂是道成肉身,神临到人间,与我们同住同行。

耶稣——祂是普天下的主。祂是这位可触可摸的神。祂不是某种抽象的观念,也不是一种神学的主张。

  我们是祂的子民。教会是祂的身体。如果我们竖起门牌,上面写着:“请走开。不要碰触。我需要自己的空间。”就完全给人错误的印象。反过来说,当我们彼此以圣洁的亲吻或圣洁的拥抱问安的时候,看来虽然奇怪,却更能重演出基督信仰的中心本质。我们是可触可摸的子民,因为我们的神是可触可摸的。

  四、对神家庭的一个挑战

  让我以一个挑战来结束这篇讲道。在我看来,我们很迫切的需要夺回早期教会的活力。他们相爱的程度甚至在异教徒中都享有美誉。人们称赞他们说,“看哪,他们多么相亲相爱!”

  为什么彼此接触这么重要呢?我们可能把信息讲了又讲,还是讲不通。然而一个拥抱几乎会表达的更好。这就是圣洁亲吻的整个重点。当我们拥抱一个人的时候,或是将膀臂環绕他的肩头,或是以圣洁的亲吻向人问安的时候,我们是向对方传达一个明显的信息:“我关心你。你并不孤单。我们是一起同甘共苦。”若是我们不能在教会说这话,那么在哪儿才能说呢?若是我们不好意思在教会里说,又何必来教会呢?

  在现今的时代,我们倾向用科技代替个人与个人的当面接触。我们彼此寄电邮,或是送短讯。由于科技网络遍布世界,让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“虚拟家庭办公室”,加上一个在南非的业务办公室,在德国的工厂,韩国的运输站,旧金山的配送中心,和印度的客服部门。我们和数千里外的人例行式地交换电子音讯来互相问候,其中大多数我们也许永远都没有机会碰面。通过电讯问安没什么不好,人与人之间可以借此保持联系。然而这种方式绝对比不过实体相聚,在同一个地方亲自出现,面对面地,亲切交流,没有距离的隔阂。但是我们不能在互联网上送给谁“圣洁的吻”。这就是为何互联网不可能取代地方教会的原因。有些事情只有亲身见面时才能实行。

  五、后顾前瞻

  我不是主张大家都来实践圣洁亲吻的问安,因为现今我们没有什么习俗是和早期教会的做法完全平行的。圣洁亲吻在某些场合中很适当,但是在其他的情况中却会使人感觉尴尬。我们需要从主来的敏感认知来明白什么才是“在主里问安”的最好方式。不同的人将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,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和主内的弟兄姊妹相互问候,表达那种圣洁的爱心。而且我们不能藉口说这事和我们不相干,就忽略主的命令。早期教会的基督徒经常受被人恨恶和压迫之苦,他们彼此相爱,充满热情,勇于表达,毫不隐瞒。

  在我结束这篇讲道之前,让我提醒大家圣经里有一段极为感人的记载。使徒行传20章描述保罗最后一次造访以弗所教会的长老。那是他最后一次路过这里往耶路撒冷去。长老到米利都岛去迎接他。他们和保罗都明白以后不会再见面了。在这封不寻常的告别信里,伟大的使徒保罗交待他们要作忠信的牧者,牧养神的群羊。当他必得离开的时候,圣经是如此描述当时的场景的:“保罗说完了这话,就跪下同众人祷告。众人痛哭,抱着保罗的颈项,和他亲嘴。叫他们最伤心的,就是他说‘以后不能再见我的面’那句话。于是送他上船去了。”(使徒行传20章36-38节)这是一群敬虔的,成熟的男子,一群属灵的领袖,却被哀伤克服。这是他们爱保罗,忠心于他的最自然的,唯一的表达方式。坦白说,如果我们为这种真情的流露感到羞窘不安,这只是反映出我们爱的不足,而不是圣经记载的过分热情。

  我要以这个想法来作结论。对我们而言,绝大多数的人最大的需要是有勇气来实践圣经的话语。我们需要勇敢地伸出膀臂,伸出手,来对弟兄姊妹说,“我爱你。”在基督的身体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拥抱,更敞开的情怀,更多样的关怀,更果敢地拆毁墙垣,互相亲近。 我明白我有这样的需要。我想大家多半也有这样的需要。

  两件可行的事

  读完了这篇讲章,我愿鼓励各位朋友做两件事来回应:

  第一件,请问自己,“有没有一个基督徒朋友是我不想亲吻问安的?”若是有的话,就表示你们之间可能有需要处理的问题。你们不必亲吻问候,却需要消除隔阂。

  第二件,这个星期就开始一个小动作来和一位弟兄或姊妹问安。也许借着一通电话,一个午餐,或是邀请对方来家里;也许借着一封信,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,一个拥抱,甚至可以是一个圣洁的亲吻。只要我们愿意,不缺可用的方法。

  我们大多数人在彼此问安的时候都太顺口太滑溜了。我们说的太快,太随便,很容易丢给别人一个“嗨”,就转眼走开。难怪教会高朋满座,尽是孤独的灵魂。难怪人们走进教会,寻找,盼望,祈祷有人会留意他们。难怪他们又默默地离去,没有得到什么。

  好在我们不需要停留在现状里。我们是那位可触可摸的神的儿女。耶稣来到世界,触摸了那些不可碰触的人们。在第一世纪里,去教会的人必会得到圣洁的拥抱和亲吻。我们需要重新得回一个眼光,正视一个事实:所有真实的基督徒都属于神的那个大家庭。然后圣洁的亲吻又会成为合适的问安仪式,世人又会称赞我们:“看哪,他们多么相亲相爱!”

所有真实的基督徒都属于神的那个大家庭。“看哪,他们多么相亲相爱!”

  主啊,求祢帮助我们成为诚心相爱,彼此关怀的人。求祢教导我们如何爱得深刻又完全。愿我们周遭的寂寞人群看见我们的爱,就被主基督的真光吸引,来信靠祂。奉主耶稣圣名祷告。阿们。



  |